[回首精彩刺激日本人在台灣創業的第一年] 台灣創業實錄

[回首精彩刺激日本人在台灣創業的第一年] 台灣創業實錄

大家好!我是 applemint 代表 佐藤 (@slamdunk772) 。多虧了多方援助與支持, applemint 平安度過第一年成功存活下來了!

託大家的福,2020 年 8 月的現在 applemint 即將邁入第 4 個年頭,特地將這篇在 applemint 創立第 1 年尾聲時所寫的文章拿出來,翻譯成中文與大家分享。

短短一年間真的發生了各式各樣的事情。
在一如既往地在分不清私人與工作界線的生活循環中,最近也終於平靜了一些。(雖然我已經不太記得了,但現在回想起來去年幾乎是無止盡地埋頭工作)

這次要來大家分享,在我創業這一年間所發生的事,相信我的經驗對未來想在台灣創業的人會所幫助。

其一:創立公司( 2017 年 8-9 月)

company in [回首精彩刺激日本人在台灣創業的第一年] 台灣創業實錄

針對如何在台灣創業這個主題,我在這篇文章 (日文) 中已用三個章節做了詳細的介紹。因此,在這個創業還不足 2 個月的期間,主要就跟大家聊聊「公司的代表」與「資金」 這兩個話題。

公司代表

既然在台灣創業,那台灣人作為公司代表應該比較容易推動各項事務進行吧!
我和我的創業夥伴都抱持同樣的看法,因此一開始是要以我的台灣人夥伴做為公司代表。

但最終卻是我成為了代表。為什麼呢?
比起「我想要創業所以由我來當代表」這樣理所當然的理由外,其實公司經營中的「薪資」才是重點。

在台灣的話,公司代表的薪資必須是全公司最高(不確定是否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適用就是了)如果我的台灣人夥伴成為公司代表的話,為了要比身為外國人的我獲得更高薪資,他的薪就資必須是 48,000NT (約 17 萬日圓)。

為什麼是 48,000NT 呢?

其實,台灣政府認為「外國人要在台灣生活,薪資 48,000NT 是必要的」,因此制定了這個外國人最低保障薪資 48,000NT 。
更確切一點的說法是,因為來台灣工作的外國人多持有專業技術, 領 48,000NT 的薪資其實也是相當合理。

也因此,如要發行工作簽證給外國人,大部分的外國人薪資都在新台幣 48,000元以上。
※例外:現在如果是從台灣的大學畢業的日本人的話,約 38,000 元也可以被雇用的樣子。

如此一來,這樣就會造成明明才剛創業也沒有什麼存款的兩人,突然之間加起來每個月就要付約新台幣 100,000元(日幣約 35 萬円)薪資的囧境。
或是,可能造成明明登記的代表人是台灣夥伴,但實際做決策的人是卻是我,這種混亂的狀況。為了避免這些狀況發生,最終決定則是由我作為公司代表。

資本額

外國人要在台灣創業的話「資金」是一大重點,而這些資金是從何而來更是關鍵。就結論而言,外國人若要在台灣創業,通常海外資金是必須的。(外國人公司代表=外資=海外資金)

若以外資身份在台灣創業的話最低資本額為新台幣 50 萬元(約日幣 175 萬円)。
但其實也有例外,如果在台灣有就業經驗,以就業時賺到的薪資作為創業資金的話,資本額 50 萬就不需要是海外資金,全部都以台灣國內資金支付就行了。(2017 年 9 月)

而我很幸運地在創業之前有在台灣就業的經驗,當時的合計薪資本來就有預定成為我的資本額之一,也因為如此,在台灣的所得稅納稅證明內,有「獲得~萬元的薪資收入並繳納~稅金」這樣的字句做證明,就不需要海外資金了。

換句話說,如果在台灣有所得薪資 50 萬元以上所得稅納稅證明的話,就算是外國人也能在台灣達成資本額募集。
※另外請注意薪資明細表或存摺資料沒有辦法做為納稅證明的喔!

如果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現在在日本,將來有興趣前往台灣創業的話,首先來台灣開公司帳戶,並從日本的銀行轉送資金到台灣的公司帳戶是必要的資金管道。

題外話

可以把一部分的資本金當作公司的現金使用嗎?公司可以直接使用資本金嗎?…等,我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依我們也是直接將資本金作為公司現金使用的狀態而言,是沒問題的。
而我很幸運的是,在台灣要創業時被泰國友人引薦了一位會計師,熟知許多外國人在台創業的相關法規,也獲得這位會計師大力協助,讓創業一事順利發展。

其二:決定創業內容

business in [回首精彩刺激日本人在台灣創業的第一年] 台灣創業實錄

在創業前思考到底要創「什麼」業的那段時光蠻享受的。
當時真的有想過「解決廢棄蔬菜」、「改善日本鄉村的人口流失問題」等各種議題。
也不是說這些議題是不好的。
實際上我也有從事農業的經驗,那時看到被丟棄的 C 級蔬菜也有想過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但是既沒有受到投資,而且我絞盡腦汁都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法,就算真的有人願意投資,如果有人問「為什麼這樣的問題非得由 applemint 解決不可?」感覺我也答不上來。

最終決定先從眼前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開始,儘管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之後再開始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遲。
之前在台灣工作時,我就在思考網路商店內的商品購買率( CVR )很低的問題,無論怎麼打廣告都無法與購買產生連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跟夥伴針對網頁的異常狀況進行分析研究,並以協助陷入瓶頸的顧客提升網站購買率作為我們的創業核心而開始行動。
但是這樣的創業內容卻無法順利發展……

其三:創業課題的轉變與副業(2017年 10 -11 月)

in [回首精彩刺激日本人在台灣創業的第一年] 台灣創業實錄

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台灣的網路商店最大的問題就是低購買率(CVR)!
在這樣的結論下,我常對遇到人說「只要網站改善購買率就會上升!」但卻似無毫無吸引力。

因為這樣下去真的不是辦法,所以我們重新考慮自己可以販售的東西。

其實,讓顧客感到棘手的不僅僅只是自己的網站,而是包含廣告和廣告操作的「數位行銷」。因此,而我們也則針對這個問題點提出了一個概括性的解決策略。

也就是首先,我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將服務區分為三個項目。

  1. 網頁製作
  2. 廣告投放
  3. SEO現況分析

接著用成長駭客這種不是很容易理解的詞彙搭配簡單的「網頁行銷」、「數位行銷」、「數位廣告投放」、「搜尋排名改善」來做說明,漸漸地網頁製作、 SEO 或廣告投放的案子一個個進來了。

然而案子完成後立刻給予報酬的顧客畢竟不多,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我們也接了不少報酬單價高的日翻英、英翻日的案子。曾經有一個月只靠翻譯就賺進了約新台幣10萬元(日幣約 35 萬円)。

那時大約有整整三個禮拜每天花六小時在翻譯上,廣告行銷的工作都堆到翻譯結束後的假日時段,真的超累…再也不想做這種事了(泣)…

其四:尋找顧客(2017 年 11-12月)、勉強接案

customer in [回首精彩刺激日本人在台灣創業的第一年] 台灣創業實錄

在 MBA 的課程或圖書館裡目標市場是定義出來的。
然而現實生活中大家的荷包都鎖得緊緊的,就算做了詳細的市場分析鎖定了目標對象,如果沒有實質的行動就沒有意義。

我們的目標對象非常的簡單明瞭,無論過去或現在我們都覺得在台灣的日系廣告代理商明顯地有品質上的問題,而這些日系廣告代理商顧客則是以日系顧客居多。

實際上,對在台灣的日系廣告代理商有所不滿的顧客大有人在,而這些顧客廣義來說就是日系企業。(當然不是說所有日系代理商本質上都不好)
狹義的說法就是已經在地化、在當地就有決定權的日系中小企業。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定義理由有三個。

  1. 大公司以經驗來說規則繁多,以 applemint 的資源恐怕會難以對付。
  2. 大公司的預算過於龐大,若因為現金流管理不當,說不定真的會因而面臨黑字破產的情況。
  3. 中小企業通常都有當地的決定權,像我們 applemint 一樣剛創業比較沒有信賴度的公司,透過取得信賴的方式獲得委託的可能性較高。

根據以上幾點,具有「日系」、「中小」、「在地化」、「B to C 」這幾點特質的公司成為了我們的目標對象。
之所以選擇日系還有一個理由是為了避開與具有在地性的台灣廣告代理商競爭,並活用我身為日本人的這個特性。

至於如何獲得這樣的顧客,經過反覆思考後,我決定首先去在台日本人的應酬會。

本來就個性內向,不擅長應酬交際的我也慢慢地開始參加各種應酬。(雖然到現在還是覺得相當苦手…)除了應酬以外,也開始同步撰寫部落格文章,強化網站 SEO。

現在的話, applemint 在「台灣數位行銷」、「台灣 SEO 」、「台灣廣告代理商」這些關鍵字的搜尋排名中會出現在前幾名。而就在這個時候,透過在台灣認識的日本人開始與某位顧客進行廣告投放的洽談。

這位顧客想要的廣告時動畫廣告但我們沒有做過動畫廣告…當然我們也可以將這份業務外包給其他廠商,但作為剛創業的小公司,就算只是一分錢也想要通通收進自己的懷裡。

最終以我曾經自由接案做設計的工作過,且對 Adobe 的軟體也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接受了這個案子並在一個禮拜內徹底的學習動畫製作,最後也成功做出了動畫。

雖然此時動畫製作的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素材都還未臻成熟,但也因為這個誤打誤撞收到的委託,最後讓動畫製作也成為了 applemint 的服務項目之一。

儘管這項動畫廣告服務開始的有點無釐頭,但也確確實實成為我們公司的收入來源之一。我們用「我們可以做到」來自我激勵,讓自己在壓力下「被迫成長」確實也是進步的途徑之一。
當然,如果明明不行卻說可以,最後還造成客戶的困擾是最差勁的行為。

其五:陷入財務危機(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3 月)

cash in [回首精彩刺激日本人在台灣創業的第一年] 台灣創業實錄

作為事業項目的數位行銷在不知不覺中顧客也成長了不少。然而營運成本、以及令人害怕的人事成本、辦公室房租等開銷也毫不留情的迎面而來。

正因為有所謂的黑字倒產,也就是明明有盈餘卻破產的案例,儘管有利潤但人事費用、案件成本、辦公室租金的流動(支出)來得又快又猛,那個時候大概有新台幣 20 萬元(日幣 70 萬円)的支出。

工作成本與管理費等等零零總總加起來每個月有新台幣 10 萬元(日幣 35 萬円以上)的支出,每天都在自虐的朝著毀滅倒數計時(苦笑)「現在的客戶如果逃跑的話再過半年我可能會死掉」常常跟創業夥伴這樣開玩笑。

如果這時有融資或投資過來分擔我們的沈重負擔的話說不定我會開心的飛起來。
等等在文章的最後也會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創業時對投資的幾個概念與想法,其中一個正是時機。

對我來說,不論是怎麼樣的投資/商業模式,在低價時買入、高價時售出是最基本的觀念。
如果跟當時有間跟我們一樣新創企業,財務狀況很危險但只要你願意投資就能有所好轉,那你要不要投資呢?

我覺得正是這時候更要進行投資。

與銀行不同,對於有潛力的公司,投資者會在雨天為它撐傘,而不是晴天。

其六:重生、顧客上門( 2018 年 4-6 月)

happy in [回首精彩刺激日本人在台灣創業的第一年] 台灣創業實錄

因為 SEO 部落格撰寫的關係,自 4-5 月開始,從 Google 搜尋進來的諮詢有增加的趨勢。
在有財務危機的時期,符合我們目標對象的客戶陸續出現,在那之後也有好幾次透過友人的轉介接到案件,終於開始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就是在這個時期營業利潤第一次出現正數,也開始可以現金儲蓄。就我認識的人的範圍裡,打從剛創業就有穩定客群的人幾乎不存在。

雖然不至於是 0 ,但幾乎沒有大規模的委託案。
這也我也意識到,要讓人從認識公司到成為公司客戶難度真的相當高。

此外,在這個時期,透過創業初期客戶的轉介也帶進來了新客戶,真的受到大家很多的幫助。
雖然大家可能有不同意見,但我認為與其一直汲汲營營地去開拓新客戶,不如將重心放在現有客戶身上,盡力做好眼前的事,自然會帶來新客戶不是嗎?

在同一時間,我們也收到實習生的實習需求詢問,我也開始逐步建構公司內部的管理制度,以利將來能雇用實習生。

其七:總結/創業一週年我的所思所想

這樣看下來大家覺得如何呢?

寫著寫著遺漏掉的就是,若要以說第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的話,就是用僅剩的 10萬円飛去日本簽約。
因為錢真的所剩無幾的關係,搭台灣晚上十點出發的 LCC 前往東京,在機場裡面睡覺之後隔天去業務商談,商談完的隔天深夜就回台灣。
這樣倉促的出國回國理由是因為想要省旅館費。

但早上機場的噪音,讓我睡不到三小時就醒了,晚上與朋友吃飯後還錯過了往機場的末班車,最後只好在蒲田站下車。
因為也沒有搭計程車的錢,只好從蒲田花一個半小時徒步走到羽田機場,抵達時,可以睡覺的長椅早就全部被占走了。
但前天只睡三個小時,又步行了一個半小時的關係,讓我的身體極度疲勞,最後穿著西裝就在地上睡著了。

而且,當時因為事業還沒步上軌道,跟創業夥伴 Eric 的關係並不好。
不過,隨著事業漸漸步上軌道後,與 Eric 的關係也開始好轉,步上了軌道(笑)。

我想這些內容對於同樣有創業經驗的過來人們來說應該是很有說服力的。
對於正要創業起步的人而言,如果能在一年內學到這些東西的話我覺得相當幸運。
針對剛創業時不敢講的想法,一週年回首過來變得有許多事情想跟大家分享。

1.最重要的是靈活度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剛創業的時候想法不要那麼固執僵化就好了,也就是說不要太侷限於「成長駭客」這樣的服務或詞彙會比較好。
創業順利的人不就是善於臨機應變,能針對不同情況給出不同服務的人嗎?

2.投資者思考

最近突然明白為什麼投資者都要先見人。
靈活度是很重要的,就算最初的點子企劃並非完美,但只要是有靈活度跟執行力的人,無論何時都能即刻修正方向讓事業步上軌道。(當然最初就想到好點子的話就不用這麼痛苦…)

除此之外,雖然是我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我是投資者的話,恐怕不會投資剛要起步的創業公司。
創業家最初多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抱有極大的自信心,不願意對任何條件妥協,也因此,投資者的出資條件也相對不那麼好。

對我來說,比起在剛創業就投資,我認為更應該在具有潛力的公司陷入困境時伸出援手。
因為我認為,如果在公司財務危機時出現投資者的話,我應該會以對投資者相對好的條件接受投資,並抱持著感激的心而加倍努力。

再來就是 MBA 跟創業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當然如果你在 MBA 時找到創業夥伴或加入頂尖 MBA 學校的創業育成中心、創業輔導體制就另當別論)

比起在 MBA 裡學習的那兩年,我覺得自己在這創業的一年間成長更多。
當在 MBA 建立的人脈,要從朋友關係轉變為為客戶或合作夥伴時,意外的發現朋友們的錢包關得比想像中還來的緊…

我也有認識歐洲頂尖 MBA 畢業的校友,他們的人脈不開玩笑真的是世界規模的等級。
如果有考慮修讀 MBA 學程的人,請務必選擇世界頂尖的學校就讀。

總而言之,我的結論是如果想學習更多東西的話,最推薦的方法就是創業。
相反的,對於那些在全球性公司工作的人,想要構築當地或世界各地人脈,並藉此將公司產品銷往海外的人,就很適合去 MBA 就讀。
順帶一提,我的公司也有一個就讀 MBA 的學生前來應徵,但我絕不是因為他擁有 MBA 的證書就雇用他的…(苦笑)

最後

以上就是我在台灣創業一年間的心路歷程,透過文字紀錄的方式與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因此帶給想創業的人一些勇氣。

從這裡聯絡 applemint!

Leo Sato 佐藤峻

相關文章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