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applemint的Grace?
從服務業轉換跑道,加入applemint成為上班族滿一年的我,某天主管 Eric 邀請我在下班時間參加一場贊助對象的小聚會。
有點像應酬,也有點像大學的社團聚會,讓我想起在日本工作期間也有參加類似下班後的聚會活動。
那麼關於應酬、下班後的聚會這類活動,大家有哪些印象呢?
一定要喝酒陪笑,內心卻翻著白眼?還是輕鬆愉快就像交朋友一樣?
這次的內容就來分享一下,我曾經在日本工作時應酬的經驗,和這次參加聚會的過程,從中簡單列出日本日本職場文化和台灣也哪些不同!
希望可以提供想到日本、日商公司工作的人一些參考。看完後大概可以掌握一些小技巧,讓你在聚會應酬時有好的表現。
第一次應酬就是跟日本老闆出差!
故事發生在2017年的冬天,那時我剛畢業到日本飯店當櫃檯人員,以台灣人的身份被社長點名陪同到台南出差,兼任翻譯。
關於我的飯店工作經驗,歡迎到以下文章看看↓
當時候還不懂所謂的日本職場文化,也在幾次經驗累積後慢慢學習,最後整理出3個重點:
- 看準時機幫忙倒酒、點酒
基本上飲料剩下3分之1時,主動幫忙加點或倒酒是隱藏規則! - 適時加入話題
讓人認識自己很重要,日本人習慣合群、團結,傳統上太獨立會被覺得是標新立異,會讓人有先入為主的負面印象。 - 讓大家安全離開
每當聚會結束,必定會有喝醉的人,這時主動幫忙叫車讓大家安全離開,一方面表現出同事愛,一方面讓自己的正面形象加分。
看似有點心機,但讓大家喜歡自己好過因為「不合群」而處處被刁難,對吧?
日本職場文化中應酬看似在喝酒,實際上正是上司、同事觀察你的好時機。會不會讀空氣、社交能力好不好、能否察言觀色。
全都在一次應酬就可以把你看透透!所以聰明的人就會在應酬時「好好表現」~
當然每個人的個性、行事風格都不一樣,不一定大家都和我一樣遇到這麼「昭和」的上司、老闆。
不過這三點確實對「昭和作風」很有效?
有時應酬也可以是輕鬆小聚會~
Social 其實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也就是「社交」,不一定是台灣人印象中帶有負面色彩的「應酬」之意。
有時我們 applemint 也會下班小聚,或是拜訪客戶後一起吃飯,對內、對外的場合都會有。
開頭提到 Eric 邀請我去參加一場小聚會,是我們 applemint 的贊助 WordPress 所舉辦的交流活動。
這次的活動 Eric 同時也身兼參與者,所以邀請我以贊助商代表一起參加。
一方面是為了要區隔他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就是讓我多認識一些相關產業的人,增加一些人脈,未來如果有機會可以一起合作。
整場活動我只上台打了一次招呼,就靜靜的在旁參與,就像大學社團活動聚會。最後交流時間和幾位參與者交換名片,小小聊天。
整體來說,雖然是代表公司參加活動,最後也有交流時間。但是一場沒有壓力的聚會。說不上是應酬,所以不會感到壓力。
當天的聚會上也有提供酒精飲料,但我有騎機車所以 Eric馬上幫我向其他人解釋?完全不用擔心不喝會被嫌棄!
基本上像這樣較輕鬆的小聚會,保持好個人形象、盡量參與話題,在聊天過程對對方擅長的事物提問,或是表達贊同,都是加分的舉動。
當然有時也會免不了有遇到喝酒的場合,通常這種時候就會比較需要注重禮儀了,這邊也整理出5點台灣的喝酒禮儀:
- 身為主人時應先舉杯敬酒,對客人表達尊敬。
- 身為客人時,在主人敬酒前不能自己先喝,避免喧賓奪主的概念。(敬酒順序:主人 → 敬主賓 → 其他的賓客)
- 當長輩、長官向自己敬酒時,應站起身表示恭敬,同時右手拿杯左手捧住酒杯下緣。
- 碰杯時,自己身為晚輩,酒杯不可高於長輩或長官。
- 知道自己不勝酒力,或是酒後有可能失態,最好在一開始就勇敢且婉轉的表達出來。
其實台灣和日本都有「續攤」習慣,考量時間和交通。
建議女生或是酒量不好的人,盡量避免參加!
台日職場文化大不同-關於『應酬』這件事
結論來說,在我的經驗裡『應酬』這件事,在日本就是下班時間到居酒屋喝酒,需要一點小心機,維持自己在別人印象中好的樣子。
在台灣則是輕鬆的小聚會較多,和自家上司、同事的聚餐比較沒那麼拘束,和對外的聚會雖然還是需要保持形象。
但跟日本多禮的文化相比,真的算是輕鬆很多了。同時台灣職場的上下關係也不像日本這麼嚴格,「做自己」也不會讓人覺得不合群。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
可能會有人覺得「哪有這麼簡單啊」「說得也太輕鬆了吧」,但我覺得這些都是要經驗過才能掌握的技巧。
祝大家工作順利、人見人愛!
從這裡聯絡 applemint!